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正文
 

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中职旅游类、餐饮类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研修班(八)

发布时间:2025-07-14 | 浏览次数: | 发布人:

深耕职教课堂 赋能专业成长

——中职旅游类、餐饮类教师国家级培训专题研修纪实

2025年7月14日,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主办的中职旅游类、餐饮类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开展。

湘菜学院院长邓应华教授以《全链条一体化打造餐饮烹饪实践新“金地”》为主题,为参训学员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精彩课程。下午,邓院长亲自带领学员实地参观湘菜学院实践基地,重温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书记调研路线,沉浸式感受湘菜文化与数字餐饮的创新魅力。


一、理论建构:产教融合视域下"五金"建设的创新路径

邓应华教授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湘菜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逻辑:  

1. 为什么建?

在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即“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实训”,成为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的关键举措。邓院长从从四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建: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金基地建设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破解餐饮行业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问题,通过实践育人、技术赋能,为湘菜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 怎么建?

邓院长提出“四维驱动”模式:构建1主线2基地3证书5对接的“1235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全链条一体化”产教融合实践“金地”,该基地面向行业开展数字化烹饪技术、餐饮管理等定制化培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如预制菜研发、智慧餐厅运营等;联合头部企业攻克冷链物流、菜品标准化等技术难题。  

3. 谁来建?

强调“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政府政策引导、行业协会搭台、龙头企业参与、院校主导实施。  

4. 建什么?

打造集“教学-生产-研发-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突出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特色。  

二、实地探访:科技赋能湘菜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下午,参训学员在邓院长带领下走进湘菜学院实践基地,沿湖南省委书记调研路线,深度体验产教融合成果:  



湘菜文化展厅:通过全息投影、交互屏幕等科技手段,生动展现湘菜百年发展史与创新成果,如“臭豆腐工业化生产模型”“数字调味配比系统”;  

智慧厨房实训室:学员观摩了学生运用智能炒菜机器人、3D菜品打印设备完成烹饪任务的场景,感受“传统技艺+数字技术”的融合实践;  

产教融合成果区:陈列校企合作开发的便携式湘菜预制菜、餐饮管理数字化系统等产品,彰显“教学即生产”的育人成效。  

邓院长介绍,湘菜学院已与5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2000人,社会培训规模突破1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贯通。



三、学员反响:启迪思路,凝聚共识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既有顶层设计的高度,又有落地实践的深度”。学员们详细了解湘菜演变发展、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情况,有学员感慨:“湘菜学院的‘四维驱动’模式为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结合数字化实践基地育人正是职业教育发展导向。”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学院"金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它启示我们,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协同,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打造实践金基地,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未来,中职教育应立足区域特色,创新培养模式,让课堂连接职场,让教学服务产业,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